韌性城市的工程設計韌性城市是住建部主管部門*近的主要推廣方向,請參考附件的說明。韌性城市可以理解為海綿城市的升級版本,重點放在內澇防治,也是*近國內與全世界大都市對付超標降雨造成的大洪水氾濫成災的對策。韌性城市工程的定義,是建設耐旱、耐澇、耐風雨、地震的城市市政工程。氣候變遷造成的破紀錄高溫、海平面上升、超標降雨、颱風、洪水對於城市本來就有的各種問題(交通堵塞、空氣污染、水污染、垃圾處理、安全飲用水、貧窮)會造成相乘的效果。韌性城市措施目的是説明居民對付災難,尤其是弱勢的居民,面對災難,有能力保護自己、度過災難、重新站起來、恢復正常的生活與工作。具體的做法,除了各種市政工程以外,還包括組織居民分工合作、維持預警制度、監視災情實際發展、爭取時效。所以韌性城市措施基本上是一種對過去的風險管理的重新認定。我們分為7個重點來檢討:七個重點1.各種工程資訊、人口分佈、氣象資訊、河流狀態、交通管理資訊、災難記錄的再次分析與確認,有了正確的資訊,才能正確做出規劃。2.對抗災難的特殊市政工程規劃,與傳統市政建設不同,包括開放式洩洪道、下沉式廣場、滯洪設施、地下蓄水空間(詳見下段的討論)根據上面的正確資訊,做出正確的規劃。3.抗災的市政規劃包括電力供應、通信維持、道路通暢、公共交通系統維持、自來水、汙水處理、醫院、學校、住宅樓、各項功能需要有抗災的韌性與抗壓能力,甚至需要有備份系統、緊急應變方案。4.政府單位工作人員應該接受培訓,學習重新評估災難的認定、預警、成立韌性城市常設工作編組(與海綿城市大部分相同)、長期管理、規劃、改善現有的設施與工程系統,依照氣候變遷的*新發展,不斷修改韌性城市各項措施。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。5.都市居民,尤其是高風險地區、低窪地區、行洪道附近居民特別需要參與組織抗洪隊伍,保護自己的生命、財產、房屋,瞭解政府對韌性城市的投入對他們的意義。6.私人企業是維持城市韌性的重要部分,他們在災難的時候需要參與協助維持各項物資、能源、電力、通信、自來水系統、交通運輸的維修與正常供應。7.資金投入,包括爭取上級撥款、推動工程設計施工、災難捐款的分配、救災設施、救災用品、物資、規劃分配,應該是長期的檢討、分析、協商,不是少數相關人員隨意的處理,甚至有些物資放在倉庫很多年都沒有派發出去。四種工程市政工程在韌性城市前提下可以立刻進行的規劃包括下列4種:1.開放式洩洪道(與地下排水管完全不一樣):平時可能是乾旱的,沒有水流動,或者在中央部分小深溝有小量的水流動,深溝兩側是市民活動休閒的空間,或者是空置閒置的綠色地帶。超標降雨、暴雨的時候,充分發揮了快速自動排水的功能。此種設計必須有更低的水域可以排除大量降雨,譬如河流、低窪地、湖泊等。我國南方城市可見這樣的小洩洪道(見照片)。國際間有名的洩洪道包括韓國首爾清溪川、荷蘭鹿特丹城市公園,都是自動適應大量暴雨的設計。*寬的洩洪道可達500米寬。2.低窪地的下沉式廣場,包括大型地下水庫,可以達成滯洪的效果,下沉式廣場可以在上面建高樓,凡是低窪地、歷史上的積水內澇地點都合適。這個工程基本就是海綿城市的標準工程,完全符合海綿城市定義,水多的時候,蓄水備用,缺水的時候提供回用水。此時必須注意不能造成黑臭水體,千萬不能使用PP模組,必須有淨化設計,保證蓄水清澈見底,隨時可用。3.道路兩側的地下蓄水、滯洪、大型水箱,利用路面斜度自然收集雨水,在水溝內淨化、流到水箱蓄水,避免雨停以後的大量蒸發,保持在陽光照不到的地下水箱,隨時供應回用。4.水災的大洪水有一定的行洪道,就是這個行洪道可以改建為洩洪道與蓄水滯洪空間。把道路挖深10米,做成3層道路,地表面維持一層橫向交通,高架3米做一個道路。下層道路裝置感測器,雨水積水到5釐米就發動警報,道路兩頭的紅燈亮起,所有車輛只出不進。因為是現有的道路,可以順便建設共同管廊,沒有拆遷的問題。